emc易倍开启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06-25 00:13:18
 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这一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深刻阐明社会保障工作的丰富内涵、思想方法、工作任务,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做好社会保障

  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这一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深刻阐明社会保障工作的丰富内涵、思想方法、工作任务,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

  习指出,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我国不断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政府被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制度改革取得突破。紧扣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形成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两大制度平台,填补了部分群体缺乏保障的制度空白。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了省际结构性矛盾,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基金支付压力。统一养老保险单位费率,全面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为在更大范围内互助共济创造了条件,也为实施全国统筹奠定了基础。工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功能进一步凸显。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围绕全民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emc易倍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建立了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人增加到10.07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1.52亿人增加到2.18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1.9亿人增加到2.67亿人。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9%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有效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生活。建立健全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从2012年的1686元增长到2020年的2900元左右。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全国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由686元提高到2020年的1506元。

  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养老、emc易倍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4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稳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合同规模1.24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超过6.8%,累计投资收益额近2000亿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基金保值增值。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战略储备,目前基金权益约2.4万亿元。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有序开展,共划转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健全基金管理监督和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推进基金监督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确保基金安全。

  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围绕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统筹城乡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社保事务就近办、线上办、更加方便快捷。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4亿人,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超过5.2亿张。手持一张社保卡,就可以办理就业服务、领取养老金、看病报销等100多项业务,并逐步向金融服务和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应用拓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开通社保查询、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养老金测算、资格认证等全国性、跨地区的9类28项社保公共服务,累计访问量20亿人次,有效方便了群众跨省通办、一网通办。

  经济运行“减震器”作用凸显。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应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推动社会保障政策与其他领域政策协同联动,紧紧围绕保市场主体、纾困中小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发挥作用。先后6次降低社保费率,5项社保总费率从41%降到33.95%,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2020年实施力度空前的“减免缓降返补”政策,全年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为企业减负1.54万亿元,占整个减税降费的2/3,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这些政策含金量高、受益面广、落实及时,得到企业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坚持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制度引领,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emc易倍不断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向前进。这些都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需要坚持和发展。

  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习提出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强调了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战略眼光、增强风险意识等原则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分析形势任务,把握时代使命,科学谋划和推进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保障事业。

  围绕推进全体人民共享共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社会保障不仅可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而且具有互助共济功能,可以在社会成员之间分散风险,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是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进来,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更好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程。

  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社会保障可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拉动有效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基础。同时,社会保障还具有一定的经济运行逆周期调节功能,可以为劳动力要素顺畅有序流动创造环境条件。要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免除群众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一是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我国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2030年预计达到79岁。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22年和2035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分别达到2.6亿人和4.2亿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0%、30%,逐步进入中度、高度老龄化阶段。三是劳动力资源禀赋变化明显。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四是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1982年受教育年限超过8年,现在已达1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开始工作的年龄不断推后。总的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速度加快、规模庞大、农村老人占比高等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造成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下降,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情况新挑战。通过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统筹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开发,探索有效路径和举措,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提高社会保障治理效能。数字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特别是平台网约劳动者劳动关系、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工资收入等都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现有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很好适应,部分人群还没有纳入保障范围或保障不足。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实践,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包容性、适应性,创新社保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

  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关联性都很强,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但也存在不足。部分人群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提高,区域之间不平衡问题突出,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多层次养老保险发展不充分,经办管理和服务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阶段,要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项重大原则。尽力而为,强调的是党和政府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量力而行,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保障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必须立足基本国情,不做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的事情,汲取国外一些国家盲目“福利赶超”、“泛福利化”的教训,始终立足保基本,从基本权益做起,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三、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紧紧围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积极的进取精神,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改革创新,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必然要求。重点是按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成熟一项、推出一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任务落实。社会保障遵循大数法则,统筹层次越高,制度越安全可靠。在健全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实现省级统筹基础上,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科学调整确定中央和地方养老保险事权,做好政策、经办、监管、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坚持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制度定位的同时,提高企业年金参保率,推动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平稳规范,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加快推动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提高基金互助共济能力。

  守住底线,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是退休人员的“养命钱”,确保待遇发放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压实各级责任,加大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力度,按时完成上解下拨,提高调剂基金使用效率,多措并举确保当期发放。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提升基金“自我造血”能力。调整完善和落实新一轮失业保险扩围稳岗政策,落实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

  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emc易倍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推动实现最广泛的覆盖。创新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尽快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并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和重点群体积极参保、持续缴费,引导更多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

  优化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拓展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各地平台应接尽接、服务应上尽上。持续推动省以下社保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综合柜员制服务。加快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全民持卡,统筹个人资金发放用卡、公共服务功能用卡,推进第三代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发行应用,逐步形成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新局面。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持续改进社保公共服务窗口单位作风,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健全法治,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做到推进工作有法可依,深化改革于法有据。坚持从严执法,加强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实施,提高执法有效性、权威性。依法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研究修订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强化收支管理和运行监测,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政治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国家安全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特有的民主形式,具有与西式民主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两会”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实施,能够有效匹配东西部优势资源、扩展东西部产业合作、推进东西部发展机会均等化,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抓住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整体性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意识形态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性认识。

  延续人居环境治理成果,不仅要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激发村庄和农户的内生动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国通过实施有效的疫情管控措施,率先在经济上实现复苏。与此同时,一系列超常规政策的出台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力量。

  “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的一体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通过对标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一方面可以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制定,并在规则制定中把握主动权和线